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芦花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芦花动

 

耿𣲗


 连素穗,翻秋气,细节疏茎任长吹。
 共作月中声,孤舟发乡思。

 秋天,是收获的时光,丰收的季节。但是,金色的秋天,在许多诗人的笔下却是萧瑟的,凄凉的,悲哀的。许多诗人面对枯枝败叶,触景生情,不由得产生了缕缕怀亲思友之情。
 宋玉写《九辩》,声声呼唤“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憀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白居易在《立秋日曲江忆元九》中写道:“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秋风、落叶、枯木、孤舟、皎月,竟成了诗人们悲凉、孤苦、彷徨心境的写照和寄托。
 耿𣲗,这位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承继了这些伤秋古人的衣钵,触景生情,写下了《芦花动》这首伤秋思乡之作。
 萧瑟、刚劲、寒凉的秋风,吹拂着芦海,洁白的芦花,轻轻摇曳,苇荡上掀起了朵朵银白色的浪花。稀疏的芦苇,娇小的细节,任凭秋风吹拂。它们摇摇摆摆,经受着秋风的洗礼。首句,诗人从静态的角度来勾勒芦花的形象,仅一个“素”字,就把芦花洁白的体态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在秋风的吹拂下,芦荡时起时伏,用一个“翻”字就把芦荡波涛起伏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紧接着,诗人用了一个“细”字和一个“疏”字,便把芦海悲凉、枯衰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前三句,直写芦花、芦苇、秋风,这些悲凉的描写,为诗人直抒胸意奠定了基础。
 秋风吹拂着芦苇,发出了萧瑟、悉索的声音。它和月中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月宫,是嫦娥的寓所,理想的天堂。郑綮在《开天传信记》写丁唐玄宗一段有趣的轶闻,“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月中的歌曲是美好的,但又是悲凉的。诗人用“月中声”来比喻秋风吹拂芦苇的声音,这奇特的比喻,大胆的想象不正是诗人心中之声么?
 诗人坐在小舟上,思绪滚滚,浮想联翩,他想起了故乡的山,他思起了故乡的水;他怀念起父母,他恋起了妻子和儿女……那悲欢离别之情,象萧瑟的秋风一样,荡滌着他的心。
 这首诗明写芦花,实写思乡;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它写出了一种孤独之情,抒发了忧思深远之慨!
 耿𣲗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中进士,曾任大理司法,后充收集图书的括图使,官终左拾遗。他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开始了政治上的生涯。但是,大动乱的创伤,人民的苦难,却很少进入他的诗篇。他的诗大多是抒写羁旅乡愁,离情别绪,或者嗟叹仕途失意,或者是忧老伤贫。这首诗正是他诗风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语句平淡自然,质朴无华,却能渲染烘托孤独忧愁之情,令人心碎,发人深思,这乃此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