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茜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茜草qiàn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根圆锥形,黄赤色。可以做染料,也可以做药材。

茜草qiàn cǎo

草本植物,根黄赤色,可做红色染料,也可入药。1904年《最新中学教科书·生理学》第一章:“茜草根,红颜料之一种。”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茜草
茜草  qiàncǎo

亦稱“茹蘆”、“茅蒐”、“蒨”、“地血”、“茜”、“染緋草”、“血見愁”、“風車草”、“過山龍”、“牛蔓”。茜草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根黄紅色。莖方形,具倒生刺。每節四葉輪生,葉片心臟形,上面粗糙。秋季開小花,黄色,排成圓錐狀,腋生與頂生。漿果近球形,黑或紫黑色。根可入藥,製染料。我國長江、黄河流域均有分佈。《詩·鄭風·東門之墠》:“東門之墠,茹蘆在阪。”《爾雅·釋草》:茹蘆,茅蒐。”郭璞注:“今之蒨草也,可以染絳。”陸德明釋文:“蒨,本或作茜。”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烏獸蟲魚疏》:“茹蘆、茅蒐,蒨草也,一名地血。”明·李時珍《本草網目·草七·茜草》:“〔釋名〕蒨、茅蒐、茹蘆、地血、染緋草、血見愁、風車草、過山龍、牛蔓。時珍曰……陸機云,齊人謂之茜,徐人謂之牛蔓,又草之盛者爲蒨,牽别爲茹,連覆爲蘆,則蒨、茹、蘆之名,又取此義也。”

茜草【同义】总目录


茜草过山龙

茜草radix rubiae

止血药。出《神农本草经》。见《猪经大全》。又名血见愁、活血丹、茜草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及根茎。洗净切片晒干, 生用或炒炭用。主产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苦, 寒。入心、肝经。功能凉血止血,行血祛瘀。主治: ❶血热出血及外伤出血,与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牡丹皮等配伍, 如十炭散(《十药神书》)。
❷跌打损伤, 单味生用,或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药等配伍。
❸血热便血, 与地榆、仙鹤草等配伍。
❹子宫出血, 与侧柏、仙鹤草、生地黄、牡丹皮等配伍。牛、马15~60克; 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 或捣敷。孕畜及无瘀滞者慎用。本品含紫茜素(purpurin)、茜素(alizarin)、伪紫茜素(pseu-dopurpurin)、茜草色素(munjistin)。煎剂对小鼠有镇咳、祛痰作用, 对离体兔小肠有解痉作用, 水提取物并能收缩子宫。温浸液能轻度缩短兔血凝时间,在体外对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及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茜草

药名。 出 《神农本草经》。 又名茹、活血丹、血见愁、活血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的根及根茎。主产陕西、河北、河南、山东。苦,寒。入肝经。凉血止血,活血通经,止咳化痰。
❶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风湿痹痛,血栓性脉管炎,黄疸,慢性支气管炎。煎服: 6~9g。
❷治疖肿,跌打损伤。内服或捣敷。活血宜生用,止血多炒用。脾胃虚寒者慎用。根含紫茜素、伪紫茜素、紫黄茜素 (Purpuroxanthin)。根煎剂对小鼠有镇咳、祛痰作用,对离体兔小肠有解痉作用; 水提取物并能收缩子宫。根温浸液能轻度缩短兔血凝时间,其作用可能与其抗肝素效能有关。在体外对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提取物在体外,体内对某些实验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叶茜草素还能抗血小板聚集。茜草提取物可抗心肌缺血。

茜草India madder

Rubia cordifolia L.,又称红布绒。茜草科,茜草属。多年生攀援性草本。多生于山坡、林缘、果园、村旁等处。分布于亚洲北部至澳大利亚;中国几遍南北方。根的外皮剥落后呈黄红色。幼小枝4菱形,棱上有倒钩小刺。单叶4片轮生,叶片卵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叶基圆形或心形,基出脉3~5条,叶柄长短不一,叶片腹面粗糙,背面脉上及叶柄均有倒生小刺。聚伞花序呈松散圆锥状排列,腋生或顶生;花淡黄色,花萼、花冠均5裂;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互生;子房2室,每室含1粒种子。浆果。宜选肥沃的砂质土。用种子繁殖,春季播种,一般第二年秋季采收。其根入药有通经、化瘀、生新的作用。

茜草

别名血见愁、小血藤、四轮草、风车草、九龙根、铁雪藤、过山龙、血茜草、挂拉豆、红茜草、血藤、茜根炭、地红、茹藤、过山红。多年生草本,藤长达2—3米。主根深长,暗紫红色。茎具钩刺。叶无柄。花白色。果紫黑色,圆球形。主要分布于南疆平原地区。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的功能。药用根,主治内出血、鼻衄、月经过多、痛经、闭经、扭伤、腰痛、疗疮痈肿等病症。杀虫植物,对蚜虫、蝽象有效。

茜草

俗称“红草”。野生草本攀缘植物。西藏门巴族地区特产。茎方形,枯后呈黄褐色。是门巴族、藏族喜爱的传统红色染料。每年秋季采摘, 待完全干后即可保存。染物时水煮取汁。

茜草rubia root

系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内含茜草酸、紫色素等成分。有活血祛淤、止血凉血等作用,可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肝炎、关节痛等病治疗。此外尚有抑菌、祛痰、镇咳等作用,也可用于呼吸道感染等。应用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量3~9g,水煎服。其制品有茜草片。

茜草qiàn cǎo

《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茜草(12)。药名。为茜草科植物茜草,参见“茜草根”条。

茜草qiàncǎo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藘茹、血见愁、活血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及根茎。主产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苦,寒。入肝经。凉血止血, 行血活络。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慢性支气管炎, 煎服: 6 ~ 9 克。治跌打损伤、疖肿,内服或鲜品捣敷。活血宜生用, 止血多炒用。茜草根含紫茜素、伪紫茜素、茜草色素。煎剂对小鼠有镇咳、祛痰作用。水提取物能收缩子宫, 温浸液能轻度缩短兔血凝时间。根在体外对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提取物在体外、体内对某些实验性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茜草

茜草

茜草

茜草,又名血见愁、过山龙、活血丹、五爪龙、土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茜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及根茎。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与泥砂,晒干或烘干。
根茎呈结节状,长2~3cm,上端有茎基残留,下面着生多条细长的根。根呈圆柱形,波状弯曲,长15~20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红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细根皮部易剥落而露出粉红色的木部。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淡红色,木部宽,浅黄红色。气微,味微苦。嚼之唾液变微红。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省。
本品味苦,性寒。归心、肝经。功能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主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产后血晕、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咳喘等证。茜草能清血中之热,通壅积之瘀,对于血热妄行或血瘀损络所致的失血,都可使血行故道,而不致横逆外溢,故为治疗血证所常用。《简要济众方》以茜草为散煎服,治吐血不定。《圣济总录》茜草丸,用本品合黑豆、甘草为丸,治疗吐血后虚热、躁渴,并有解毒之效。此外,本品合艾叶、乌梅,治衄血无时;配地榆、白芍、荆芥治肠风便血。本品也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所致的紫癜、吐血、衄血、龈血等证。茜草又为妇科调经要药,既可治经闭,又可治崩漏。如治血带经闭,可配丹参、红花: 治经闭腹痛,可与元胡同用,是取其活血通经的功能。治气虚不固,冲任损伤之崩漏下血,可配黄芪、白术、龙骨、牡蛎、山茱萸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安神汤。《本草纲目》引《唐瑶经验方》用本品配阿胶、侧柏叶、地黄、黄芩等,治五旬行经,又可收止血固崩的效果。《神农本草经》用茜草治黄疸(当指蓄血发黄),取其有活血清热之能。茜草治痹证关节疼痛,以痹为血病,茜草行血气,疏经络,故宜用于痹症而无损血气,临床常与羌活、独活、威灵仙等驱风化湿药同用。近年还用茜草治老年慢性气管炎,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有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煎服,6~10g. 酒制行血,醋炒止血。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
实验研究: 茜草根含多种蒽醌类成分: 茜素、茜草色素、紫茜素、紫黄茜素、伪紫茜素、1-羟基-2-甲基蒽醌、1,4-二羟基-6-甲基蒽醌、大黄素甲醚、去甲虎刺素等。还含有升高白血球作用的成分茜草萘酸甙Ⅰ及Ⅱ。又含茜草萜酸、茜草香豆酸。
茜草根温浸液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有一定止血作用,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口服可增强子宫收缩。煎剂对小鼠有镇咳、祛痰作用,对乙酰胆碱所致兔肠痉挛有解痉作用。水提取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及部分皮肤致病性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茜素为一种色素,橘红色,口服能使尿、乳呈红色,茜素能抑制大鼠皮肤结缔组织的通透性,与芸香甙相似,可能有抗炎作用。

☚ 三七   蒲黄 ☛

茜草

茜草

蒙古名玛日依纳、纳郎海—乌布斯、曹德、玛热乎—乌布斯、雅嘎恩岱。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dia cordifolia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切片,晒干或制炭用。
本品味苦,性凉、涩、钝、柔、燥;有清伤热和血热,止血,止泻之功效。用于
❶肾热,肾脉闪痛:与诃子、三色药配用。
❷由于腑热泻下,肠刺痛:与查干榜嘎、酸模等配用。
❸肺热病,肺脓疡:与三子、三红药、沙参等配用。
❹天花,麻疹、猩红热等:单味煎汤用。
❺咯脓痰血,肺病:与三凉药、甘蔗等配用。

☚ 丹参   紫草 ☛

茜草

茜草

茜草,维吾尔药物名欧尔当,别名福瓦、赛巴海印。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或欧茜草Rubia tinctorum L.的根及根茎。前者生于灌丛、林边;我国主产于陕西、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其他各省区亦产。后者生于梁沿、泉边、沙砾地、果园、篱笆、沿河灌木丛中。产于我国新疆南部;国外欧洲、地中海、印度、巴基斯坦、原苏联中亚亦有分布。
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直径0.5—1.5cm,呈弯曲或扭曲状,长10—25cm,直径0.2—1cm,表面棕色或暗紫红色,有纵细皱纹,皮部菲薄,老皮和皮部都易脱落,脱落处显深紫红色或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木部占根的主要部分,显黄红色。直径较大者可察见多数的小孔。无臭,味微甜。
本品性二级干热,微苦。功能生干生热,利尿通经,开通肝阻,消除黄疸,祛斑生辉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湿寒性小便不利,经水不畅,肝阻黄疸及各种斑症、皮肤病等。内服3—5g,外用适量。本品对膀胱有害,可引起膀胱出血,亦可引起头痛,矫正药为西黄耆胶和洋茴香;西黄耆胶可矫正对膀胱的副作用,洋茴香可矫正对头部的副作用。本品缺货,可代用等量花椒、半量肉桂、三分之一量的黑葡萄干。本品可入醋酸糖浆、蜜膏、散剂、敷剂等。
实验研究:含蒽醌类成分,为羟基茜草素(purpu-rin)、异茜草素(pupuroxanthin)、茜草素(alizarin),以及茜草酸和伪羟基茜草素(pseudopurpurin)。此外,尚含茜草素的β-冬绿糖苷-茜草苷(rubian-ru-berythric acid)和茜草柰酸苷Ⅰ、Ⅱ苷元均为茜草柰酸。据报道,根中尚含1-羟基-2-甲基蒽醌(1-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1,3-二羟基-2-醛基蒽醌(1,3-dihydroxy-2-aldehyde anthraquinone)、大黄素甲醚(physcion)及1,4-二羟基-6-甲基蒽醌(1,4-d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等。
本品具有:
❶止咳、祛痰作用:小鼠口服茜草根煎剂有明显止咳和祛痰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加酒精沉淀后,滤液即无效。
❷对平滑肌的作用:对离体兔回肠,茜草根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的收缩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口服亦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❸其他作用:茜草根温浸能扩张蛙足蹼膜血管并稍能缩短家兔的血液凝固时间,推测其有轻度止血作用。茜草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无效。茜草剂尚能治疗膀胱结石,它对由镁或铵构成的结石虽有一定的溶媒作用,但对膀胱结石实际上并无多大作用,可能它兴奋膀胱肌肉,从而帮助结石的排除。对大鼠的实验性肾或膀胱结石的形成,也有某些抑制或防止作用。茜素为一种色素(橘红色),很早即由人工合成,口服能使尿、乳呈红色。与其他醌类化合物相似,大剂量能降低动物血压而不影响心脏,有某些利尿及兴奋离体肠管(张力则略有降低)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胆道无灭菌作用。紫茜素对人型结核杆菌之作用很弱。紫茜素、茜素对蚯蚓、蜗牛、囊尾蚴、羊的大肠寄生虫皆有毒性作用,但对鼠、兔、人等毒性很小。茜素能抑制大鼠皮肤结缔组织的通透性,与芦丁相似,可能有抗炎作用,在小鼠离体小肠试验中,紫茜素、茜素皆无明显解痉作用,茜素尚可用来测定肾功能,研究骨骼生长,检定与分离细菌及作免疫学研究(抗体吸附剂)。毒性:小鼠口服茜草根煎剂150g/kg无死亡,175g/kg时,8只中2只死亡。

☚ 旱芹子   马蔺子 ☛
000252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4: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