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南平衡
1924年Donnan (董南)发现用一层火棉胶薄膜将溶液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中含有不能透过薄膜的有机电解质(如酚红),另一部分中含有可以透过薄膜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在达到平衡后,离子的分布将满足两个条件:
❶可以透过膜的组分,在膜两侧的化学势μ1相等;
❷膜两侧保持电中性。满足这些条件的平衡称为董南平衡。静息的生物膜如神经或肌肉细胞的质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通常大于对钠离子的。此外,细胞内有一些带电的大分子或离子,包括一些氨基酸,带净负电荷的蛋白质和磷酸化的中间代谢物等,则不能透过这个膜。假定在细胞内外(分别用下标1和2表示) 都有可透过膜的正离子K+和负离子Cl-,而细胞内则多了一个一价的、不能透过膜的离子P-。在达到平衡后,由上述第一个条件μK1+=μK2+ (1)和 μC-l1=μC-l2 (2)在理想溶液中, 我们所考虑的条件下, μ可以写为μi=μj (0)+RT1nCi+2iFφ (3)式中μi(0) 是组分i在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势,Ci是其浓度,2i为其化学价,φ是相的静电位,F是法拉第常数。将式(1)和(2)代入式(3)得
μ(0)+K1+RTln[K+]1+Fφ1=μ(0)+K2+RTln[K+]2+Fφ2
(4)和 μ(0)-Cl1+RTln[Cl-]1-Fφ1=μ(0)Cl2+RTln[Cl-]2-Fφ2 (5)式(4)和(5)相加得到

式(6)称吉布斯-董南(Gibbs-Donnan)方程,r为董南比例。
从式(4)和(5)中可以得到跨膜电位。

为求r要利用第二个条件即
[K
+]
1=[C1-]
1+[P
-] (8)
[K
+]
2=[Cl
-]
2=C
2 (9)
合并(6)、(8)和(9)得:

从宏观上来看膜两侧都保持电中性,但在靠近膜的地方,却不遵守电中性的条件,在那里形成一个空间电荷区,它形成电位,阻止K+和Cl-顺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