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兵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兵差 旧中国军队以军事需要的名义临时向农民征发的力役和实物的通称,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力役征收。 力役是中国封建社会沿袭几千年之久的一种征调形式,清初,摊丁入地后,已基本消失。但在北洋政府时期,各派军阀混战,力役以兵差名义出现,又兴盛起来。 且较之前代,更是变本加厉。兵差最初是因军事目的而临时征调力役,抓农村青壮年运送粮草、弹药、修筑道路乃至挖掘战壕、当马伕等;对无劳动力支差的民户,则强迫交纳实物或货币,由政府代雇当差。以后这种兵差逐步成为一种经常性缴纳。由于军阀战争连年不断,兵差的规模与范围亦越来越广,成为群众的经常负担,十分苛扰。 国民党政府时期,兵差较之北洋政府更甚,无论种类、范围、数量增加更多。骡夫、挑夫、兵丁、钱币不计算外,其他衣、食、住、行有关的多种用品,都在征发之列。 特别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时期,兵差已达到要钱、要物、要力、要命的程度。纳税、完粮、劳役、兵役一齐向人民征发,确是农民的一场大灾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