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钟理和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钟理和1915—1960祖籍广东梅县,生于台湾屏东。 钟理和
钟理和
钟理和 钟理和1915—1960小说家。笔名江流、钟坚。屏东人。高小毕业后自学古今文学作品。1932年随家去农场工作。1938年因反抗封建婚姻陋习出走沈阳、北平。1946年返回台湾家乡,在贫病交加中仍坚持创作。他的小说多取材于自己坎坷艰难的生活经历,文笔朴实纯净,乡土气息浓郁。他是台湾乡土文学承前启后的作家。主要著作有中短篇小说集《夹竹桃》,长篇小说《笠山农场》,短篇小说集《雨》《原乡人》《故乡》《钟理和短篇小说集》以及《钟理和日记》等。有《钟理和全集》8卷。钟理和曾提出“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是台湾文坛著名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台湾文艺界在他逝世后,根据他的小说《原乡人》改编成电影以志纪念。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在北京举行钟理和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 ☚ 林衡道 吴瀛涛 ☛ 钟理和 钟理和1915.12.15—1960.8.4又名钟铮、钟坚。笔名有江流、里禾等。台湾屏东人,祖籍广东梅县。客家族。自幼生长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童年时期就满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上过一年多私塾,后从高小毕业,阅读了一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五四”新文学作品。此后即随父亲从事农业劳动。1938年他为了“回归和亲近祖国文化”,反抗封建婚姻制度,从台湾来到东北沈阳,在“自动车学校”学得汽车司机技能,并以此谋生,在沈阳成家,生下长子钟铁民。1941年他从沈阳迁居北平,经营煤炭零售生意,并坚持业余读中文书和用中文写作。1945年在北平出版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夹竹桃》,收辑他早期的小说。这些作品怀着对祖国的眷恋,流露出深沉的爱国之情。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回到台湾,在屏东内埔中学任教。回台初期,有感于台湾殖民统治五十年的破败景象,写下了以《故乡》为题的四篇系列短篇小说:《竹头庄》、《山火》、《阿煌叔》、《山歌与亲家》,受到台湾文坛的广泛赞赏。1947年后,他患肺病疗养三年有余。在此期间写了《阁楼之冬》、《杨纪厚病友》、《手术台之前》等一批短篇小说,通过病中生活的记述和观察,表现了浓烈的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1950年出院后,回到高雄美浓尖山老家,长期过着艰苦的边休养边写作的乡居生活,这是他创作的成熟和丰收时期。写出了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中短篇小说集《原乡人》,《雨》等一批作品。逝世后出版了《钟理和全集》八卷。他被台湾文坛公认为最有台湾文学特色的作家。 ☚ 钟子芒 钟望阳 ☛ 钟理和 钟理和1915~1960现当代台湾作家。又名里禾,号铁铮、钟坚、笔名江流。原籍广东梅县,生于台湾屏东。小学毕业后入村塾攻读古文。其处女作为白话散文《雨夜花》,已佚。1938年为追求婚姻自由,只身奔沈阳入满洲自动车学校,两年后返台完婚。其代表作、曾获中华文艺奖金长篇小说第二奖(第一奖缺)的《笠山农场》即以此段经历为基础。其后,以自身爱情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游丝》、《薄芒》、《雨》、《贫贱夫妻》、《同姓之婚》、《奔逃》、《夹竹桃》等构成了他作品的重要部分。1940年迁居北京,1945年举家返台,长期重病,生活窘迫,但仍坚持写作,其作品以乡土气息浓郁著称。1960年8月4日,正在病床上修订中篇小说《雨》时,旧病复发,吐血而死。 ☚ 杨沫 田间 ☛ 钟理和1915—1960笔名江流、里禾等。台湾屏东人。只读过小学高等科,17岁到美浓农场作助手。1938年到东北沈阳,入满洲自动车学校学汽车驾驶。1941年携妻到北京,在日本人举办的华北经济调查所当译员, 3个月后辞职转而经营煤炭零售店。1947年回台湾任初中国文教师。1950年带病坚持写作,1956年完成长篇小说《笠山农场》,获台湾方面中华文艺奖二等奖。1957年后迫于生计带病在美浓镇做代书工作,1959年因身体健康恶化而辞职。其作品多以美浓镇为背景,写农民的田园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有些作品含有牧歌式的情调。1960年8月4日病逝。其遗作由张良泽编成八卷本《钟理和全集》于1976年出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