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圭表尺
东汉。圭通长34.5厘米,宽2.8厘米,厚1.4厘米,表通高19.2厘米,宽2.2厘米,厚1.3厘米。1965年江苏省仪征石碑村一号木椁东汉墓出土。江苏省南京博物院藏。圭表尺又名景表尺、天文尺、量天尺。包括圭和表两部分,表是直立的标竿,圭是平卧的尺,相互垂直。圭表尺是用来观测日影长短,确定农历一年24节气的器具。冬至正午表影最长,夏至表影最短。这是一件袖珍式的圭表尺。圭表均呈扁长方体,圭正面用线划分为15寸,每寸内用星点划分为十分,各寸的长度略有差异,以全长34.5厘米,15寸推算,一尺合23厘米,由此说明当时圭表尺与民用尺值一致。表一端有一浅匣槽,表恰放在圭正面的匣槽内,与圭面平。表的上端有一圆形穿孔,系绳用。圭表间用枢轴连接,合装一体。平时将表平放在圭体的匣内,便于携带,测影时将表竖起,形似矩足。这支圭表尺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圭表尺,对研究我国度量衡史和早期天文史提供了实物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