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衣指长袍。源于骑马所穿之服,因名马衣。清翟灏《通俗编》二五《服饰·马衣》:“《孟子》‘许子衣褐’赵岐注:‘以毳织之,若今马衣。’按世俗以袍为马衣,制虽不同,而其名古。”今仍有“长袍马褂”之说。 马衣mǎyī❶用粗毛布缝制的短衣,贫贱者所服。《孟子·滕文公上》:“许子衣褐。”汉赵岐注:“以毳织之,若今马衣。”《淮南子·览冥训》“短褐不完”汉高诱注:“短褐,毛布。如今之马衣。” ❷袍。清翟灏《通俗编·服饰》:“世俗以袍为马衣,制虽不同,而其名古。” 马衣披扎在马身上的毡衣。蒙古人为装饰和保护马匹,给马披扎之衣。元朝蒙古皇帝举行质孙宴等庆典时,常将名马盛饰列队驰入,以示隆重,后逐渐演列成用毡做成马衣,披扎在马身上,可以防雨防潮,借以保护马匹。清代制“马衣”成为一种兴盛的家庭手工业,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出现专售马衣铺,仅义兴魁一家商号即年销9千余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