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枚糜棱岩
【释文】: 据Sander(1911),是由构造作用生成的千枚岩状糜棱岩,具扁豆状结构,千枚岩化是由糜棱岩化产生的。 在多数情况下,这可能是退化变质岩。〔1〕本岩石肉眼看来类似千枚岩,但它是由粗粒岩石(例如杂砂岩、花岗岩或片麻岩)受到机械破碎作用(mechanical degradation)(糜棱岩化作用)而形成的。其特征是沿片理面发育有重结晶的云母或绿泥石的具丝绢光泽的膜。本岩石由断错变质作用形成(Turner and Verhoogen,1960)。 这一名称由Sander在1911年创用。〔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