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
❶ 孔子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概念。 指以类相推,进行类比,并加以演绎推理。《论语·述而》: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注疏》引郑玄注,反,“思其类”。朱熹说:“反者,还以相证之义”(《论语集注》),又说:“凡物有四隅,举一隅,则其三隅之理可推。”(《朱子语类》卷三十四)❷ 重复,再来一遍。《论语·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❸ 相背,颠倒。《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反是。” ❹ 同“返”,回,还。《论语·子罕》:“吾自卫反鲁。”《孟子·梁惠王下》:“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❺ 反省,反躬。《孟子·梁惠王上》:“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❻ 反而,摇动的样子。《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 ❼ 翻过来。《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