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毛泽东概括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对抗性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包含著对抗因素的矛盾;非对抗性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不包含对抗因素的矛盾。1937年,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初步分析了这两种矛盾,他从对抗的角度,将矛盾分为两类:有些矛盾具有公开的对抗性,有些矛盾具有非对抗性。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是相互转化的,有些矛盾由原来的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有些矛盾由原来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结合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他指出: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则要作具体分析。在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除了对抗性的一面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在社会生活中,区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看矛盾双方根本利益是否一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反之,是对抗性的矛盾。在自然界,区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标准是看矛盾内部是否有对抗因素。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必须采取对抗斗争形式去解决,后者只能用非对抗斗争形式去解决。毛泽东这一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为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奠定了理论基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