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当归注射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归注射液 本品由当归50g,氯化钠8g组成。 有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腰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支气管哮喘,妇科病等。本方为当归单味药的提取液,甘温而辛,补血而又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的作用。本品为黄色的澄明液体。 注射液每支2ml。用法:穴位注射每穴0.3~0.5ml,隔日1次,儿童、老年及体弱者用量酌减,或遵医嘱。遮光密闭保存。 各家论述 ❶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 ” 时珍:主痿癖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症。”临床报道❶ 治疗急性肾炎 20%当归注射液,选肾俞、中极、水泉等四穴注射,每穴0.3~1ml,每日1次。治疗三天内尿量增加、浮肿见消。 门诊病人平均27.5天治愈,住院病人加用其它药物平均22.6天治愈[1]。 ❷ 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10%当归注射液,以患者敏感点或加神经节(干)注射或加静脉给药。每日1次,每周6次,4周为1疗程。 共治疗52例,有效49例,总有效率为88.5%。当归对缺血期及营养障碍期的疗效较坏死期好[2]。 注射后半小时即可不同程度的减轻疼痛,达61.1%(22/36),治疗后半小时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含量下降(P<0.05)。说明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对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而它的镇痛作用可能与此有关[4]。 治疗的100例中,当归注射液对早搏的有效率为51%(39/76),对室性早搏有效率为51.4%,而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达83.3%。 对房颤,病窦也有一定疗效[5]。 有效率达90.7%[6]。 治疗后当归组改善急性缺血脑中风血液流变性的总好转率为94.8%,与临床总有效率94%相一致[8]。 共治疗103例,有效率为81.55%(84/103)[9]。 ❿ 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变 当归注射液4ml肌注,每日1次。 共治疗27例,2个月后,胁痛有效率83.3%,眼睑乌黑肝掌、舌面瘀点等一些瘀血症候有明显减轻或消失,GPT、TTT均有一定程度改善[10]。⑾1)治疗子宫垂脱垂50%当归注射液三阴交、足三里两穴交替注射,每天1次,每次1穴注射2ml。i°子宫脱垂疗程7天,Ⅱ°14天,Ⅲ°21天。治疗后,可使脱出的子宫复位,或脱出程度减轻,并改善自觉症状。2)治疗肌肉、关节及神经痛5~10%当归注射液循经取穴或痛点、敏感点、腱鞘内注射,每次选择1~4点,每点注入1~5ml。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关节,神经,血管组织病症有效率达89.1%。3)治疗慢性鼻炎[11]5%当归注射液,选迎香、印堂2穴注射,每穴0.3~0.5ml,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对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及副鼻窦炎有很好的疗效,对消除鼻因性头痛有特效[11]。⑿治疗肛裂用当归注射液6ml,在肛裂基底部距肛缘0.3~0.5cm处进针3cm缓慢注药。 共治疗114例患者,痊愈93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5%[12]。 ⒀浓当归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116例,总有效率76%,显效49%,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总有效率为98.5%显效81.5%[13]。⒁治疗带状疱疹10%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每穴0.5~2m1,每天1次。 治疗后止痛见效平均1天,疼痛消失平均3天,疱疹停发日平均2.5天,痊愈日平均7天。以上各项均优于西药对照组[14]。 ⒂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当归注射液静点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30例,并与口服化瘀汤对照、结果,两组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的恢复和改善,当归组均优于对照组。实验证实当归注射液有改善和恢复家兔肺组织微循环的作用[15]。 ⒃治疗慢性咽炎50%当归注射液治疗慢性咽炎130例,显效率为54%[16]。(17)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胃俞、足三里和脾俞、足三里两组。每日1次,左右交替,两组每2周交换1次,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43例中,治愈32例占(84%),显效5例(12%),无效2例[17]。 (18)治疗局限性硬皮病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半月1次,10次1疗程。经1~4疗程,25例中,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4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80%[18]。(19)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当归注射液治疗肩周炎120例,有效率为98.4%,与对照组35%相比有显著差异。药理作用❶ 对子宫的作用1)实验证明,当归含有兴奋和抑制子宫平滑肌的两种成分,具有双向性作用,抑制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兴奋成分为水溶或醇溶性而乙醚不溶性的非挥发性物质[19]。 2)当归对离体子宫与在体子宫作用不同,对离体子宫抑制作用占优势,对在体子宫主要呈兴奋作用[20]❷ 对心脏作用1)当归可使兔离体心房不应期延长,对乙酰胆碱或电流引起的麻醉猫及犬心房纤颤有治疗作用。该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醚提取物中[21]。 2)当归腹壁静脉给药时,在体蟾蜍心脏多数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收缩力明显减弱,以后逐渐恢复,频率减慢,但心室收缩力反而增强[22]。3)当归注射液对部分麻醉犬因阻断冠脉前降支血流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有减轻作用,而对部分清醒犬仅有增加心肌缺血的作用[23]。 4)实验证实当归醇提液能对抗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猫心律失常作用;能对抗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作用;能对抗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作用。认为当归醇提液可能发挥奎尼丁样作用[24]。5)50%当归注射液按2g/kg静滴,观察其对麻醉犬冠脉结扎时实验性心肌梗塞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能减小冠脉闭塞时的心肌梗塞范围;能降低冠脉闭塞时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 6)电生理学研究证实,当归醇提取物除具有非常类似奎尼丁样作用外,还显著延长平台期,推测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及提高颤阈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25]。 先期的血压下降是由于心脏的抑制而产生的,后期的血压上升是由于动脉收缩的作用。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2)200%当归注射液对犬iv后1g/kg,脑和外周血管阻力明显下降,血压明显下降。 心率变化不明显[26]。 实验证实,当归对大鼠及实验性高血脂症有降低血脂作用,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大鼠的主动脉病变有一定保护作用[27]。 2)当归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实验表明当归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家兔的血小板聚集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显著的促解聚作用[29]。 ❻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sc当归20g/kg,每天1次,共4d,结果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增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廓清作用明显增强[30]。2)当归中性油总酸有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P<0.001);当归多糖有明显促进E-花环形成率和酯酶染色阳性率作用(P<0.05);总酸有促进特异抗体IgC1产生作用(P<0.05)。上述结果说明,总酸既有提高机体免疫作用[31],又有促进体液免疫作用[31]。 ❼ 对肺循环的影响1)当归有延长急性缺氧动物存活时间的作用;有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作用;有抑制肺动脉压升高作用[32]。2)给大鼠分别吸入低氧、高二氧化碳或低氧与高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均引起肺动脉压不同程度的升高,iv当归注射液后,上述气体的升肺动脉压作用减弱。β受体阻断后,其作用消失,提示当归可能通过兴奋β受体起作用。 ❽ 对肾脏作用1)当归对41只家兔肾热缺血实验结果表明,当归能改善兔肾热缺血60min后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轻肾损害,促进肾小管病变的恢复,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33]。 2)当归等能降低肾病鼠总蛋白及白蛋白排出量,可能具有阻止或修复嘌呤霉素引起肾小球滤过膜蛋白元破坏的作用,从而维持其阴电荷屏障的完整性,减少尿蛋白的滤过[34]。 2)实验用氚标记的胸腺[5-3H]尿嘧啶核苷掺入细胞后进行特异性的示踪,以研究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合成。结果表明,当归对体外培养肝细胞DNA、RNA的合成的有促进作用[36]。 参考文献 [1]新医学 中国药物大辞典.上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68 [2]新医学杂志 1977;(11)∶35 [3]北京医学 1980;2∶47 [4]中医杂志 1981;22:(9)∶37 [5]中医杂志 1981;22(7)∶54 [6]医药译文选 1982;(1)∶43 [7]福建中医药 1983;3(3)∶9 [8]中医杂志 1982;23(10)∶73 [9]中华护理杂志 1983;18∶(2):98 [10]中医药信息 1985;(3)∶18 [11]陕西中医 1985;6(4)∶187 [12]天津中医1986;3(4)∶10 [13]医学研究通讯 1987;16(8)∶233 [14]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7;8(2)∶182 [15]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7(3)∶61 [16]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7;7(7)∶315 [17]云南中医杂志 1988;9(2)∶36 [18]临床皮肤科杂志 1988;17(3)∶132 [19]中华医学杂志 1954;40(9)∶670 [20]中华医学杂志 1954;40(9)∶683 [21]生理学报 1956;20(2)∶105 [22]江苏中医 1965;(3)∶22 [23]药学学报 1979;14(3)∶156 [24]药学通报 1981;16(5)∶3 [25]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5;8(3)∶40 [26]陕西中医 1984;5(5)∶38 [27] 江苏新医学院资料选编 1974;(1)∶104 [28]中医杂志 1982;23(10)∶73 [29]中医杂志1987;28(8)∶63 [30]药学学报 1981;16(6)∶411 [31]甘肃药学 1986;1(1)∶9 [32]山西医学院学报 1986;(4)∶9 [33]湖南医学 1987;4(2)∶122 [34]中华医学杂志 1988;68(9)∶513 [35]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2;11(4)∶68 [36]药学通报 1984;19(2)∶53 [37]癌症1986;5(2)∶141 [38]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7;8(3)∶264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