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树根
中药名。 见《滇南本草》。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wagnerianus Becc.的根。 原植物见棕榈皮条。全年可采。味苦涩,性平。止血,祛湿,消肿解毒。 治吐血,便血,血淋,血崩,带下,痢疾,关节痛,水肿,瘰疬,流注,跌打损伤。《滇南本草》:“治妇人血崩不止,又治大肠下血,男子五淋便浊。”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煎水洗。 ❶ 治赤白痢:棕榈根、六合草、红斑鸠窝各60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❷ 治四肢关节痛:棕榈根15克,白果6克。水煎服。 ❸ 治蛇咬:棕榈根、鱼腥草、桑白皮各9克。煎水洗❹ 治流注:棕树根、桃树根、松树根、胡颓子根各适量。 水煎,冲洗患部;药渣捣烂外敷。 ❺ 治瘰疬:棕树根、算盘子根、乌桕根各30克。 水煎,肉汤对服。 ❻ 治水肿:棕树鲜根30克,腹水草、薏苡根各15~30克。水煎服。 ❼ 治蛔虫病:棕树根、薏苡根、苦楝皮、兰花根各9克。 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