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死别
活著分离如同一死永别那样。 形容很难再见面的离别。语本南朝·梁·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周三只得离了计押番家……庆奴不敢则声,肚里自烦恼。正自生离死别。 ”《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宫选秀女》:“果当选,即幽闭终身,无异囚奴,父母鞠育之恩,生离死别。”康有为《大同书》甲部:“无定河边之骨,犹为闺中梦里之人,云鬟香雾之寒,犹在远客吟怀之念,生离死别,悲莫悲焉。” 也作【死别生离】。元·施君美《幽闺记·兄弟弹冠》:“但有死别生离,那烦恼似天来大。”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比之,犹死别之与生离也。” 又有【生死永别】。指活著的人与死了的人永远分别。《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呜呼公瑾(周瑜),生死永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