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叶蓟
【名称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 异名 野红花、山红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条叶蓟、尖叶小蓟(《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菊科蓟属植物线叶蓟的根或花或全草。 原植物 线叶蓟Cirsium lineare(Thunb.)Sch.-Bip.(Carduus linearls Thunb.)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纺锤形,肉质。 茎高50~90cm,上部分枝,疏被蛛丝状毛。叶无柄或具短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1cm,宽0.7~2.5cm,顶端钝,具刺尖,全缘、有齿或具不整齐的裂片,边缘具细刺,表面绿色,粗糙,背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具明显的脉1条。头状花序单生枝顶,直立,卵球形,长2~2.5cm,宽1.5~2cm,基部微凹;总苞片稍具粘性,外层的总苞片披针形,顶端具刺尖,内层的线形,顶端干膜质,附片边缘啮蚀状细齿;全为管状花,长18~20mm,不等的5深裂,紫色。 瘦果长圆形,长约3mm,有黑褐色条斑;冠毛羽毛状,污白色,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花果期9~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14页.图664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900~1700m的山坡或路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和四川。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根,鲜用或晒干。 【药性】: 性味 酸,温。 功效 活血散瘀,消肿解毒。 主治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赤白带,尿路感染,跌打损伤,疖痈,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赤白带:线叶蓟根15g,白荚45g,益母草20g,棕榈子30g,紫花地丁、丹参各18g。水煎服。” ❷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尿路感染:鲜线叶蓟根、过路黄各30g,地榆根、紫金牛、车前草各15g。水煎服。” ❸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神经性皮炎:线叶蓟根60g,千里光30g。水煎服,连服10天以上。另取苦参煎水,外洗患处。” ❹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毒蛇咬伤:线叶蓟根、山白菊根,加鸡蛋清捣烂外敷,每天换药1次。” 单方应用 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线叶蓟根30g(或花9~15g)。水煎服。” ❷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乳腺炎:鲜线叶蓟根、葱白各适量。捣烂,加热,喷黄酒适量,敷患处。” ❸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疖痈:鲜线叶蓟根适量捣烂,加黄酒敷患处。” ❹ 《新华本草纲要》:“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鲜带根线叶蓟全草水煎服。” ❺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跌打损伤:线叶蓟根60~90g,水煎,冲黄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