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荚
中药名。 见《本草纲目》。别名:肉皂荚,肉皂角。 为豆科植物肥皂角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的果实。 乔木,无刺。 羽片互生,6~10枚;小叶矩圆形,光端微缺,基部稍不正,全缘;圆锥花序顶生,花杂性,白色或带紫色。荚果长椭圆形,长7~12厘米,阔3~4厘米,先端有短喙,扁或肥厚,无毛,有2~4个种子;种子近于球形而稍扁,黑色,直径2厘米。 花期夏季。果期8月。 生山野、林旁。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10月采,阴干。味辛,性温。 除顽痰,涤垢腻。治咳嗽痰梗,痢疾,肠风,便毒,头疮,疥癣。内服:煎汤,15~30克;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撒或调涂。 胃弱少食、不食之疾者忌用。 ❶ 治下痢禁口:肥皂荚一枚,以盐实其内,烧存性为末,以少许,入白米粥内食之。 (《乾坤生意》).❷ 治肠风:肥皂(独牙者),烧灰存性,以1片研末,糕糊丸,1片为末,饮汤调吞下。 ❸ 治秃鬎鬎流脓:独核肥皂,去核,用砂糖填满,中放巴豆2枚,麻绳扎定,盐泥固之,火煅,青烟起,存性,去泥,入槟榔末,轻粉1.5~2克,研匀,用香油调敷。 先用热汤泡灰汁洗净,再用温水洗去,软帛挹干,敷药1宿,便见效,敷后不须再洗。 (上2方出《普济方》)❹ 治便毒初起:肥皂捣烂敷之。 ❺ 治癣疮不愈:川槿皮煎汤,用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时时搽之。(上2方出《简便单方》)❻ 治风虚牙痛,老人肾虚,或因凉药擦牙致痛:独子肥皂,以青盐实之,烧存性,研末掺之,或入生樟脑少许。 (《卫生家宝方》)❼ 治头耳诸疮、眉癣、燕窝疮:肥皂(煅存性)3克,枯矾0.3克,研匀,香油调涂之。(《摘元方》)❽ 治玉茎湿痒:肥皂1个,烧存性,香油调搽。 (《摄生众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