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 胸怀 襟怀
胸襟xiōngjīn 胸怀xiōnghuái 襟怀jīnhuái 名词。 表示心里想要做某种事业的意图、想法和一般的思想活动状态。 “胸襟”较著重于事业意图的远大程度;含有气量的意味。 例如:“主席这种……对革命事业的乐观胸襟,不能不深深感染我们”;“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光”(朱自清:《儿女》);“这里是驰骋著自由酷烈的风儿的、开人胸襟的莽原”(《十月》,1982,2);“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著漫长的山径开拓”(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胸怀”强调抱有事业志向的高尚的感情态度;因此不同于“胸襟”,可以同“抒发”或“抒”搭配。 例如:“咏诗数首,以抒胸怀”;“啊!这样一位严于律己的同志,胸怀又是如此坦荡”(《新观察》,1980,6,);“到底有多少有识之士能够理解被淘汰者的悲壮气概和无私的胸怀呢”(《小说月报》,1982,1);“祖国的明丽山川给人多么壮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思呵”(碧野:《月亮湖》)。 “襟怀”侧重于心里对决心做某种事业的想法;一般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可与“坦白”搭配。例如:“一股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他们的襟怀里激荡著”(冯苓植:《阿力玛斯之歌》);“他襟怀坦白,对同志赤诚相见”;“费先生是精力充沛的人,性格开朗,襟怀坦荡”(《新观察》,1980,6);“他们襟怀阔大,爱憎分明”(《十月》,19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