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范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范蠡 春秋末越国大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后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越被吴打败,退保会稽(今浙江绍兴),他献计越王,卑身厚赂,乞和于吴。 并赴吴为质二年。回国后,与大夫文种协力图强,埋头备战,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发兵攻吴,在笠泽(今吴淞江)大败吴军。 又围吴都三年,终于一举灭吴。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 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他认为天时气节随著阴阳二气的矛盾而变化,国势的盛衰也不断在变化。 对付敌人要随形势变化制定计策,强盛时应戒骄,衰弱时要争取有利时机,创造有利条件,转弱为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