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异位节律点发生3个或3个以上连续快速的冲动而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 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性心律失常。主要病因有:心肌梗塞、弥漫性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黄类药物和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中毒或过量、低或高钾血症等。 少数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因剧烈体力劳动、持久屏息、使用拟交感神经药物等而引起。 在心脏手术、低温麻醉、有创性心血管检查、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亦常发生此种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点为: ❶ 突然发作和突然终止的连续、快速、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秒,频率150~200次/min,室律规则或略不规则; ❷ 窦性节律较慢,P波与QRS波群无关,呈房室分离现象; ❸ 偶尔室上性冲动下传夺获心室或产生室性融合波。发病机理主要是室内折返,因心室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异常增高或触发活动机理所致者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可呈短阵性,亦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天。临床电生理检查常将其分为: ❶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persisten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发作持续时间≥30秒,或<30秒,但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而常需直流电复律; ❷ 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short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发作持续时间<30秒而自行终止者。 多数病人有胸闷、心悸、眩晕,重者发生晕厥、肺水肿和休克,甚至发展成为心室扑动或颤动,进而导致病人死亡。临床处理首选直流电电击转复或静注利多卡因、补充钾盐、抗休克和肺水肿等。 复律后口服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处理原发病。亦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