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1938年—1941年日寇占领开滦煤矿后,开滦煤矿竭力为日本侵略战争服务,扩大生产,煤产量稳定增长。1937—1941年开滦煤产量和利润总额见下表(139,742-756页):
1937-1941年开滦煤产量和利润总额
| 1936—1937 | 1937—1938 | 1938—1939 | 1939—1940 | 1940—1941 | 煤总产量(吨) | 4 590 346 | 4 401 802 | 5 901 081 | 6 547 761 | 6 466 805 | 利润总额(元) | 7 443 641 | 12 368 157 | 28 619 365 | 24 768 000 | 33 255 889 |
1938年—1941年1932年淞沪战争中,日本侵略军占领了苏州河以北部分的上海公共租界。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部分和法租界成了暂时得以苟安的 “孤岛”。这个狭小地区的人口骤增至450万,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316,275-276页)。资金也源源不断地流入孤岛。最初受 “八一三”战役的影响,工商业出现了短暂的萧条,不久,市场恢复了活力,工厂不断增设,商业日趋活跃。太平洋战争前,华中水电公司尚无法染指上海租界内的电力生产和供应。上海电力公司及沪西电力公司发送的电力为孤岛内的工业生产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孤岛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380,388页) 以1936年上海工业生产指数为100计,1937年为85.5,1938年为74.9,1939年为138.6,1940年为154.8,1941年为137.8(郑有揆:《1840—1948中国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47页)。棉纺织业、面粉业、毛纺织业和机器工业等都有显著的发展。1939年欧战爆发后,日军加强了对沿海的封锁,并步步进逼上海租界,英美军队和侨民从1940年下半年起被迫撤离上海,外国轮船也减少了来沪航次。1940年7月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禁运令,7月25日宣布对废钢铁等的出口实行许可证制度。“孤岛”正在逐渐失去发展工业的基础。1940—1941年,孤岛的 “繁荣”迅速转为萧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