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旗包衣骁骑营
军队名。清代禁卫亲军。《清史稿·职官志四》: “三旗包衣骁骑营: 参领,〔内务府郎中兼充。初制五品。乾隆三十六年 (公元1771年) 定三品衔,仍食五品俸〕; 副参领,〔初制六品。乾隆三十六年定四品衔,食俸如故〕; 满洲佐领,〔从四品〕,各15人。旗鼓佐领,汉军18人,正黄旗世袭朝鲜佐领2人,正白旗回子佐领1人。三旗骁骑校36人 〔正六品。内朝鲜2人,回子1人〕,校尉长骁骑校2人。内管领 〔初制正五品。道光二十五年 (公元1845年) 改从〕,副内管领〔正六品〕旗各10人。” “骁骑营参领、副参领掌备禁城宿卫,兼司袭职考射挑甲。佐领以下掌辖旗众,稽核户口俸饷,籍达参领。”
内务府所属的军队。清置,原属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改隶内务府。在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中选取包衣编成,三旗各有一营。掌紫禁城的宿卫事务。主官为骁骑参领,下设骁骑校、佐领等,共一百六十余人。骁骑营之兵,名为“披甲人”,三旗披甲人共五千三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