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回环辞式,表达互相排斥的关系。强调指出旧时的臣子要能够舍出生命尽忠的,才称得上忠臣。清·无名氏《说唐》:“自古道: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我今奉圣上旨意,岂可不赤心尽力?”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指忠义的臣子,不惜为国捐躯;贪生怕死的臣子,不可能为国尽忠。 也作 ❶ 忠臣不怕死,怕死岂忠臣。 ❷ 忠臣不惧死。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常人 ☛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忠义之臣,不怕为国牺牲,怯懦怕死的人不是忠臣。 元人《抱妆盒》: 常言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说唐全传》六一: 胡讲,自古道: ~。我来探望主公,也是一番诚意,不合被两个奸王看见。但今日奉的神尧皇帝高祖旨意,岂可不赤心尽力?《闽都别记》二四九: 文龙指其腹曰:“此中皆节义文章,岂可相逼耶!”卒不屈,元将乃械送杭州,断食死。诗曰: 自古忠臣不怕死,须知怕死不忠臣。《续济公传》一一五: ~,我走什么? ◉【忠臣不怕死】《三国演义》二〇: ~!吾等死作汉鬼,强似你阿附国贼!《飞龙全传》三〇: 古云: ~,只愿死得其所而已。今日为国亡身,全家受戮,其中是非曲直,自有公论,老爷何必叹息? ◉【忠臣不惧死】《东周列国志》五五: 庄王叹曰: “~。子之谓矣!” ◉【怕死不忠臣】《海公小红袍全传》八: 今日早朝,上论各官评本,可笑六部九卿,面面相视,不敢领旨。独我不怕死,~。明日早朝再评此本,倘然朝廷震怒,全家处斩,也是甘心。 ◉【忠臣不怕死,怕死岂忠臣】《唐书志传》三四: ~,今日当舍命报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