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测定
测定神经肌肉及感觉神经受纳器的时值以诊断疾病的方法称时值测定。时值可以反映周围神经系统以及相应地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由于时值是强度-时间曲线的部分内容,故近已为测绘全曲线所代替。但有些国家现仍进行单独时值测定,并研制出新的仪器,认为时值测定可作为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预检。
Lapicque提出时值概念时,有三个术语:基强度、利用时与时值。基强度是指用很宽的方形脉冲(大于100ms)刺激可兴奋组织引起反应所需的阈值,简称Rb(Rheoba-se);利用时是指用基强度刺激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时值是指以两倍基强度刺激可兴奋组织引起反应所需最短作用时间。Lapicque认为时值是表示可兴奋组织功能状态的最确切指标,恰为强度-时间曲线的中点。Lapicque据i=a/t+b之公式进行研究指出,当t无限延长时a/t可略而不计,此时i=b,即引起组织兴奋所需最小数值,亦即基强度。
则i=2b,2b即两倍基强度,此时之t称为时值。时值有两大类:运动时值与感觉时值(分析器时值)。
❶运动时值是运动神经及其支配肌的时值,一般在0.1~0.5ms间。失神经时肌肉时值大于
ms, 甚至大于正常50~100倍,时值大于正常10倍以上方认为异常。正常情况下,神经及其所支配肌的时值相近或相等,谓之等时值法则;如果支配肌的神经传导受阻,此时神经与肌肉时值不等,形成为1∶2或2∶1时,谓之异时值法则。肢体同一节段协同肌时值皆相近,近端肌与远端肌的时值比为1∶2.5;伸肌与屈肌的时值比约为1∶3~5。下肢肌时值大于上肢肌。受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时值称从属时值; 不受神经影响的时值称体质时值或固有时值; 正常肌肉时值为从属时值。从属时值不太稳定,因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而波动。体质时值与从属时值的对比关系称为“从属系数”。测定从属系数,既可判断周围神经肌肉组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性有否中断; 又可判断中枢影响的程度从而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❷感觉时值(分析器时值)有痛觉时值、压觉时值、视时值、听时值、前庭时值、味觉时值等,其测定均先求得基强度,再以两倍基强度求时值,但测定时均以受试者主观反应为准,可靠性较差。感觉时值也是从属时值,故常用以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国内外学者制定有正常人运动、感觉时值表,可供对比参考。
仪器与方法 早期应用电容放电式时值计,现已由电子管、晶体管电路制作的机器所代替。此类机器有恒压式、恒流式两种。机器有计量仪表与输出倍值开关。先测定基强度,用1000ms(或300ms、100ms)方波脉冲求阈值,再拨动倍值开关以加大输出强度至两倍基强度,然后逐渐改变脉冲宽度,求出引起收缩的最短宽度,以确定其时值。亦可应用强度-时间曲线检查法绘出曲线,从图上确定300ms或1000ms时的阈值,此即为基强度;再在曲线上找出两倍基强度时的脉冲宽度,此宽度即为被测组织的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