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笠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笠子姚仔,字历山,号笠子,清江苏无锡人。人物学吴伟,花卉法邹一桂。乾隆三十二年献画南巡行在。 ![]() ![]() ![]() ![]() ![]() ![]() 笠子lìzi据称是源自异域的一种帽子。多用毡、纱、罗等制成,圆阔如钹形,用以遮暑。多为农民、渔夫、樵子或隐士所戴。唐李白《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高适《渔父歌》:“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卷一○:“笠子,古者虽出于外国,今世俗皆顶之,或以牛尾、马尾为之,或以皂罗、皂纱之类为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三:“大观四年十二月诏:京城内近日有衣装,杂以外裔形制之人,以戴毡笠子、著战袍、系番束带之类,开封府宜严行禁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部》:“笠乃贱者御雨之具……近代以牛、马尾、棕毛、皂罗漆制,以蔽日者,亦名笠子。”何孟春《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卷一:“洪武二十二年为申严巾帽之禁,凡文武官除本等纱帽……公差出外许戴笠子,入城不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