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肝内胆汁淤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肝内胆汁淤积intrabepatic cholestasis

系指胆汁滞留在肝细胞内、毛细胆管或肝内较大胆管的一种病症。此种病症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胆,尿色浓似茶色,粪便色淡或白,皮肤与粘膜黄染且较深,肝可肿大,但无肝外胆道系统梗阻性疾病。其原因: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某些药物作用、酒精中毒及妊娠等。治疗:应查清原因,以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可适当应用利胆药,并注意补充维生素K等。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胆汁淤积(简称肝内胆淤)系指肝细胞排泌胆汁的功能障碍而致胆汁在肝内淤积,引起胆汁分泌量减少及血清胆汁成分增加。它和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不同的含义。胆淤时除有高胆红素血症外,血中胆汁酸成分增加,故称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而高胆红素血症则不一定伴有血中胆汁酸浓度增高。
肝内胆汁淤积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如服氯丙嗪、异烟肼、口服避孕药、甲基睾丸素等)、各型肝硬化的过程、手术后、急性酒精性肝损害、镰形细胞性贫血、复发性妊娠黄疸等。发病原理未明。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引起,可能由于肝细胞代谢障碍或遗传缺陷,使胆盐生成、分泌和运转功能低下所致。胆盐是形成微胶粒的主要成分,而微胶粒能摄取水分,保持胆汁呈流体(胆汁流)。微胶粒形成障碍,胆汁的固体成分增加,浓缩沉淀,胆汁淤积而产生黄疸;亦可能由于致病因子(如药物)引起胆汁分泌器(包括光面内质网、高尔基器、溶酶体与毛细胆管)的病变,导致胆汁分泌过程异常;此外,构成毛细胆管的肝细胞和胆小管上皮的通透性增加,胆盐和水分回渗至组织间隙,使管腔内胆汁浓缩,固体成分与粘蛋白凝结成胆栓而致闭塞胆管管腔。管腔闭塞后,细胆管周围可有继发性炎症和纤维化,进一步使病变加重。胆汁成分通过毛细胆管与Disse腔交通,自肝细胞逆流至肝窦或分泌至细胞间隙而进入血流。
肝内胆淤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毛细胆管和枯否细胞胆淤,胆色素沉积于小叶中央区,肝细胞有羽毛变性,如同时伴有肝小叶实质病变时,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并有嗜酸小体,枯否细胞增生,有时可见细胆管增生,管腔内有胆栓形成。
不同病因引起的肝内胆淤其临床表现亦不同。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急性、慢性及反复发作性肝内胆淤。常见的共同表现为瘙痒、黄疸、肝肿大伴不同程度的压痛,尿色深和粪色浅。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腹痛与上腹不适。慢性肝内胆淤可有皮肤黄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及骨质疏松。
实验室检查显示阻塞性黄疸的特征,如血清结合胆红素和胆汁酸浓度增高,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5-核甙酸酶、亮氨酸氨肽酶升高,谷丙转氨酶有轻至中度上升,脂蛋白-X及血胆固醇、磷脂与三酸甘油酯增高,尿胆红素阳性,粪中尿胆原含量减少等。
诊断肝内胆淤时须注意与肝外胆道阻塞鉴别以及确定肝内胆淤的病因。应详细询问有无肝炎接触史及饮食、服药、手术、输血等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应注意黄疸的色度、皮肤色泽、淋巴结、蜘蛛痣、肝掌、腮腺、肝脾、胆囊、腹壁静脉,腹水及直肠指检发现。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有助于肝炎的诊断,而线粒体抗体的发现有助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鉴别肝外阻塞与肝内胆淤常须赖进一步诊断方法,包括十二指肠引流、低张十二指肠X线造影、B型超声显象扫描、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及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等。
治疗可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病的胆淤效果较好。苯巴比妥对部分患者可使黄疸减轻,然药物本身可引起肝脏损害,故应慎用。有严重瘙痒者可口服消胆胺。由于长期胆淤而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者应予补充。利胆药物的作用尚不肯定。

☚ 复发性妊娠黄疸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 ☛
000162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1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