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蜡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蜡烛》
蜡烛儿,你好似我情人溜亮。 初相交,只道你是个热心肠, 谁知你,被风儿引得心飘荡。 这边不动火,那里又争光。 不照见我的中心也,暗地里把你想。 ——明·醉月子辑《新选挂枝儿》 本篇以蜡烛比拟情人,把情人的性格特点和自己对情人的感情,皆写得变幻多姿,各具神韵。 蜡烛与情人,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回事。可是作者却巧妙地利用蜡烛的特点,来比拟她的情人的特点,并且把这种特点写得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而是同时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态度。如“初相交,只道你是个热心肠,谁知你,被风儿引得心飘荡。”蜡烛心点上火,看上去自然“是个热心肠”,而一旦有风吹动,又必然“被风儿引得心飘荡”。这不仅完全切合蜡烛的特点,而且加上“初相交”、 “谁知你”,既把蜡烛完全拟人化了,又反映了作者对情人由表入里的认识过程。尽管她对情人“被风儿引得心飘荡。这边不动火,那边又争光”,颇为不满和埋怨,但是她对情人的感情不是单纯的,而是很复杂的,一旦蜡烛儿“不照见我的中心也”,她又“暗地里把你想”。她的情人就像蜡烛一样,不仅给她带来了光明,而且已经在她的心中燃起一团火。她之所以对她“被风儿引得心飘荡,这边不动火,那里又争光”,感到不满和怨怼,不只是由于她的情人对爱情缺乏专一、坚贞的态度,同时也是因为她出于对情人的炽热的爱所产生的妒忌和排他心理。 诗歌要含蓄有味,宜贵曲忌直。这首民歌的特点,就是曲折有致,摇曳含情。它从以蜡烛儿比拟为情人的描写之中,曲折地把诗人深层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感情波澜,刻画得仿佛隐约可闻,依稀可见。 蜡烛 蜡烛以蜡(一种动物或植物分泌的脂质,如蜜蜡)制成的照明物,其形如圆柱。《周记·秋官·司烜氏》:“共坟烛庭燎”,唐贾公颜疏:“以苇为中心,以布缠之,饴蜜灌之,若今之蜡烛。”上古无蜡烛,所谓“烛”者,都是火炬一类。故《礼记》注云:“古者未有蜡烛,呼火炬为烛也。”西汉已见有蜡烛,《西京杂记》云:“寒食禁火日,赐侯家蜡烛。”唐宋时,蜡烛制作式样众多且精巧工致。据《同昌公主传》载,公主有“香蜡烛”,“其烛方二寸,其上被五色文卷,而爇之竟夕不尽,郁烈之气可闻于百步,余烟出其上,即成楼阁台殿之状;或云烛中有唇脂也。”宋代宫中又有一种“仙音烛”,据宋陶榖《清异录》云:“其状为高层露台,杂宝为之花鸟,皆玲珑。堂上安烛即燃点,则玲珑者皆动,丁当清妙,烛尽响绝。”可谓巧夺天工了。宋欧阳修有《玉楼春》词:“归骑休交(教)银烛候。”张先《酒泉子》词:“兰烛尽,怨空闺。”秦观《满庭芳》词:“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画烛,指有花饰的蜡烛。 ☚ 灯笼 金莲烛 ☛ ![]() ![]() ![]() ![]() ![]() ![]() ![]() ![]() ![]() 蜡烛làzhú用蜡或其他油脂制成的照明物,多为圆柱形。 蜡烛làzhú用油脂制成的照明用具。 蜡烛là zhú用蜡或其他油脂制成的照明的东西,多为圆柱形: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来,各处点灯。 (十七—十八·380)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爐燈部 > 燭炬 > 蠟燭 蠟燭 làzhú 亦稱“蠟炬”。以蠟製為圓柱形。中有芯,燃之以照明。早期用蜜蠟,宋代後為蟲蠟、石蠟等所替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王君夫以𥹋糒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唐·杜甫《宿府》詩:“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唐·韓翊《寒食》詩:“日暮漢宫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唐代河東道晉州貢物有“蠟燭”,見《唐六典·户部尚書》。 蜡烛【同义】总目录 蜡烛宝炬宝蜡凤蜡 蜡烛 蜡烛蜡(~花;蜡炬;~撚;桂~;炬~;油蜡;鱼~) 烛(~影;蜜~;彩~;燎烛;桂烛;油烛;喜~) 炬(烛炬;蜜炬) 炷 琼枝光济叟 ☚ 彩灯 盛器 ☛ 蜡烛 蜡烛古人以红蜡自煎,热泪徐徐,喻离别相思之情。今人以蜡烛象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精神。 ☚ 哈达 风筝 ☛ 蜡烛用蜡或其他油脂制成的有蕊固体的照明器材。 蜡烛candle 蜡烛candle 蜡烛candl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