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读音t·ang(ˊ),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徒郎切,平,唐韵。 ❶[螳螂]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通称,生有粗大而呈镰刀状的一对前足。 上一条: 膛 下一条: "> 螳〔tang〕 螳螂 〔tang lang〕 dab dant. 螳{}五7338见「螳梨」、「螳蜋」   螳táng螳螂 △ ~臂当车。 螳指螳螂,一种昆虫,头三角形,前脚像镰刀:~臂当车︱~螂(lang)捕蝉,黄雀在后。 螳táng螳螂:螳臂当车。 螳tang螳螂 螳臂当(dang)车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 螳táng螳*tangF3AB [螳螂]tanglang又作“螳娘”。俗称“刀螂”。昆虫名。全身绿色或土褐色,头呈三角形,有翅两对,前腿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 螳táng螳螂,昆虫名。体形较大,生育呈镰刀状的前足一对,用以捕食害虫。 螳tánɡ {动} (螳螂) mantis 螳táng❶ 螳臂当车 螳 金文; 篆; 《説文》新附táng[虫(昆蟲,意符) + 堂(聲符)→ 螳(徐鉉:“螳,螳蜋也。從虫,堂聲。”螳,螳螂目之總稱,頭三角形,複眼較大,觸角一對細長。 胸部具有二對翅,三對足。前胸細長,第一對足特化爲帶刺鐮刀形,用以捕食害蟲。螳螂屬益蟲。因它的前胸細而長,被用爲比喻自不量力〈螳臂當車〉。又因爲它敢於捕蟬,不防黄雀在後,被用爲比喻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螳螂捕蟬〉。螳螂在交配後,雄蟲來不及逃脱,就被雌蟲所食,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也許雄蟲奉獻出身體,以營養雌蟲腹中的卵塊,是對這個物種的最後貢獻。按人類的論理來看,雌螳螂有“謀殺親夫”之罪。)]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懸賞,殺人身被官拿,試看螳螂黄雀,勸君得意休誇。” △螳táng17画 虫部 螳螂,一种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胸部细长,有两对翅,前脚发达强壮,似镰刀。捕食昆虫: ~臂挡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