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症
是指动脉内膜有脂质等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形成粥糜样含脂坏死病灶和血管壁硬化。 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和大量吸烟,还有糖尿病、肥胖、免疫损伤和遗传因素等。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包括3个步骤: ❶ 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可能包括淋巴细胞)的增生; ❷ 平滑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结缔组织成分,包括弹性纤维蛋白、胶原纤维蛋白和蛋白多糖; ❸ 脂质主要是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积聚。 基本病理改变是在动脉内膜面形成斑块,有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 病变继续加重可出现钙化、粥样溃疡形成、血栓形成和斑块内出血等继发病变。尤其是后二种继发病变易造成不良后果。由于病变易累及大型弹性动脉,如主动脉及其Ⅰ级分支,中等肌型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肢体动脉大分支。尤其是肌型动脉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可造成组织或脏器的缺血性改变。 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梗塞,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梗塞对人类的危害最大,是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本质,现认为是动脉壁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受损后的过度反应,性质与炎症相似(详见“损伤反应学说”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