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祭★★★ 02222名

jì ❶动祭祀;祭奠。祭神|祭祖|祭天|公祭革命烈士|祭品 →❷动古代神怪小说中指用咒语施放法宝。土行孙祭起捆仙绳。用法说明上边是“ ”,不是“癶”。由“祭”构成的字有“察” “蔡”等。
旧指用供品向神佛祖先表示敬意、祈求保佑,也泛指以仪式追悼死者。可以重叠。 a.作带宾谓语。 古代人民为了祈求丰年,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土地神|一个七月的夜晚,她在远离首都的山村里遥~父亲|到了丈夫的忌日,阿芳嫂总要备上一杯水酒~~死去的男人。 b.构成动宾词组作定语,要带“的”。 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分别是古代帝王~天、~地的地方|鲁迅在《祝福》中描写了江南地区除夕~神、~祖的风俗。 【辨】 祭和祭祀:见“祭祀”。 【词语】 祭奠 祭酒 祭礼 祭扫 祭司 祭坛 祭文 祭灶
字源解说 祭,甲骨文 = (滴血的肉块“夕”)+ (又,抓),表示手持鲜肉。造字本义:用生肉敬供神佛祖宗。有的甲骨文 加“示” ,突出向神祈祷的主题。金文 将甲骨文的“肉”写成 ,并调整结构。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祭,祭祀。字形采用“示”作边旁,表示用手抓着肉献祭。 引申线索

【字族索引】 示 祭
【同音字】 j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