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子根
【名称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概况】: 基源 为豆科相思子属植物相思子的根。 原植物 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 余项参见“相思子”条。 【化学】: 含相思子碱(Abrine)、海巴沸林(Hypaphorine)、红豆碱(Precatorine)、胆碱(Choline)[1]、相思豆考耳(Precol)、相思豆绕耳(Abrol)、相思子新碱(Abrasine)、相思豆碱(Precasine)、甘草甜素(Glycyrrhizin)[2]和一种异黄烷醌类化合物相思豆醌(Abruquinone)[3]。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450 [2]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85 [3] CA 1979;91:157554k 【药性】: 性味 甘,平。 有小毒。 ❶ 《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❷ 《中医大辞典》:“甘,平。有小毒。 ” 功效 清热利尿。 主治 黄疸性肝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 ❶ 《南宁市药物志》:“治黄疸。” ❷ 《广西中草药》:“清热利尿。治咽喉肿痛,肝炎,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广西中草药》:“治咽喉肿痛,肝炎,支气管炎:相思子根9~15g。水煎服。” ❷ 《南宁市药物志》:“治黄疸:相思子根9~15g。水煎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