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豆
中药名。 见宁原《食鉴本草》。别名:黄豆。 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皮黄色的种子。味甘,性平。 入脾、大肠经。健脾宽中,润燥消水。 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煎汤,3~9克;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❶ 治单纯性消化不良:黄豆300克,血藤300克。将血藤煮取汁,浓缩前把磨好的豆浆倒进血藤汁中煮沸20分钟,过滤去渣,浓液烘干研粉备用。小儿每次0.5~1.0克,日服4次(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❷ 治痘后生疮:黄豆烧研末,香油调涂(《本草纲目》)。 ❸ 治诸痈疮:黄豆,浸胖捣涂(《随息居饮食谱》)。现代临床❶ 治疗下肢溃疡:取黄豆适量,以温水充分洗涤,除去杂质,加水煮至半熟,再搅拌以除去外表薄皮,然后将豆取出捣成泥状,加入适量之防腐剂。用时先将溃疡清拭干净,把黄豆泥涂在厚的纱布上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❷ 治疗寻常疣:用黄豆发芽,清水煮熟,连汤淡食,每日3餐,吃饱为止,连食3天为一疗程。 ❸ 治疗急性妊娠中毒症:每日给纯黄豆制的豆浆2000毫升,加糖200克,分6次进食,仍可自由饮水。 一般持续2~4天,改用无盐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