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常蔬 > 紫堇 紫堇 zǐqín 亦稱“蜀芹”、“苔菜”、“楚葵”、“水萄菜”。菜名。生於陰崖陂澤近水之處,狀似赤芍藥,葉绿,背紫,莖、葉、實均類蕎麥,江淮間採以爲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紫堇》〔集解〕引蘇頌:“紫堇生江南吳興郡,淮南名楚葵,宜春郡名蜀芹,豫章郡名苔菜,晉陵郡名水萄菜也。” 紫堇【同义】总目录 紫堇苔菜紫堇出《本草图经》。又名苔菜、野花生、麦黄草、断肠草、蝎子花。为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edulis Maxim. 的全草或根。分布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浙江、江西、贵州等地。苦,凉,有毒。止痛,止血,固精,解毒。治中暑头痛,腹痛,尿痛,肺结核咳血,遗精。煎服: 3~9g。捣烂取汁滴耳治化脓性中耳炎;煎水洗毒疮,顽癣;捣敷秃疮,蛇咬伤。根茎含紫堇碱(cory daline)、原阿片碱、青藤碱 (sinomenine)、血根碱。紫堇甲醇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煎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紫堇common corydalisCorydalis edulis Maxim.,紫堇科,或罂粟科,紫堇亚科,紫堇属。一年生草本。生于丘陵林内、溪沟边或乱石地。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北至河南和陕西南部。叶基生,或茎上互生,2或3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5~7枚,2或3回裂片倒卵形,再羽状裂。总状花序,苞片卵形;花两性;萼片小,膜质,鳞片状,2枚,早落;花瓣紫色,4枚,2轮,外轮中一枚花瓣基部有长距,内轮2枚,有爪;雄蕊6枚,合生为2束;子房上位,2心皮,1室。蒴果条形,长约3 cm。全草和根药用,清热解毒、止痒、收敛、固精、润肺、止咳,治疮癣。有毒,不宜生服。 紫堇zǐ jǐn《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紫堇(4)。药名。 【基原】为罂粟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及根。 【别名】 赤芹(《本草纲目》),蜀芹(《图经》),楚葵(《图经》),苔菜(《图经》),水卜菜。 【性味】苦涩,凉,有毒。 ❶《贵州草药》:“苦辛,平,有毒。” ❷《陕西中药志》:“苦涩,凉,有毒。” 【功用主治】治肺结核咳血,遗精,疮毒,顽癣。 ❶《贵州草药》:“镇静,止血。治肺痨咳血。” ❷《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痒,收敛,固精。治疮毒,顽癣,秃疮,带状疱疹,蛇咬伤,脱肛,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至三钱。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成分】含血根碱(Sangninarine)。 【药理】 ❶抗菌:25%煎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作用次之。 ❷致癌:血根碱对大鼠、豚鼠均有致癌作用。 紫堇 紫堇紫堇,又名赤芹、野花生、紫花鱼灯草、断肠草。始载于《本草图经》。为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edulisMaxim.的根或全草。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江西、贵州等省。 本品味苦、涩,性凉。有毒。功能杀虫止痒,解毒,收敛。主治各种癣症、疮肿、丹毒,蛇虫咬伤、脱肛,以及遗精等证。本品多外用,如治头癣、体癣,缠腰火丹,疔疮肿毒,蛇、虫咬伤等均可鲜草捣烂敷; 治癣症亦可用根以酒、醋磨搽患处。治化脓性中耳炎、鲜品捣汁,用棉球蘸后塞入耳中。又可用治脱肛,以紫堇花、叶罨包,或用干品研末涂后纳入肛门。本品味涩收敛,故内服能涩精,用治梦遗滑泄。但本品有毒,内服宜慎。煎服,5~8g。孕妇忌用。 ☚ 野芋 滴水珠 ☛ 00003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