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鱗 > 腽肭臍 腽肭臍 wànàqí 海狗科動物海狗或海豹科動物海豹之雄性外生殖器。陰莖長圓柱形,有不規則縱溝及凹槽,一條縱向筋,黄棕色;睾丸兩枚,扁長圓形,棕褐色,半透明;副睾皺縮,色乳黄。主治虚損勞傷,陽痿精衰,腰膝軟弱。首見於南朝宋·雷斅《雷公炮炙論》。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腽肭獸》引唐·甄權《藥性論》:“腽肭臍,是新羅國海内狗外腎也,連而取之。”又引雷斅曰:“腽肭臍多僞者。海中有獸號曰水烏龍,海人取其腎以充腽肭臍……用酒浸一日,紙裹,炙香剉搗,或於銀器中以酒煎熟合藥。時珍曰:以漢椒樟腦同收則不壞。” 
海狗外腎 器官2 器官2猪舌头:门枪 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鳃(~弓;~瓣;~盖;鱼~) 猪的胰脏:连铁 鱼肠:鲴 某些动物的感觉器官:须(~子;触~) 蛇的舌头:芯(芯子) 信子 禽兽的内脏:子件 鸟禽五脏总名:胵 动物的阴茎:鞭(驴~) 海狗的阴茎和睾丸:腽肭脐 动物的睾丸:势(去~) 鱼的运动器官:鳍(背~;胸~;腹~;臀~;尾~;奋~) 鱼翅 鱼类体内的长囊状器官:鳔(鱼鳔) ☚ 尾巴 动物的胃 ☛ 腽肭脐药名。见《药性论》。为海狗肾之处方名,详该条。 腽肭脐 腽肭脐中国史籍所见西域药物。《诸蕃志》卷下: “腽肭脐出大食伽力吉国。其形如猾,脚高如犬。其色或红或黑,其走如飞。猎者张网于海滨捕之,取其肾而渍以油,名腽肭脐。番惟渤泥最多。” 《松漠纪闻》说,高昌回鹘“药有腽肭脐、硇砂”。 ☚ 火失剌把都 阿儿只 ☛ 腽肭脐wà nà qí《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腽肭兽(9)。药名。 【基原】为海狮科动物斑海豹Phoca vitulina Linnaeus或海狗Carorhinus ursinus Linnaeus的外肾。 【别名】 海狗肾。 【性味】 咸,大热,无毒。 ❶《海药本草》:“味甘,大温。” 【功用主治】。 ❶《本草拾遗》:“鬼气尸疰,梦与鬼交,鬼魅狐魅,心腹痛,中恶邪气,宿血结块痃癖羸瘦。” ❷《药性赋》:“治男子宿癥气块,积冷劳气,肾精衰损,多色成劳,瘦悴。” ❸《日华子本草》:“补中益肾气,暖腰膝,助阳气,破癥结,疗惊狂痫疾。” ❹《海药本草》:“五劳七伤,阴痿少力,肾虚,背膊劳闷,面黑精冷,最良。” 【用法用量】5-10g。入丸散或泡酒。 腽肭脐wànàqí见《药性论》。即海狗肾之别名。详该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