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鱼耳炉
传入南宋的哥窑产品,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高8.3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9.5厘米。口部微侈,腹部上敛下收,曲线优美,腹侧设对称的鱼形双耳。下为圈足,足沿无釉露深色胎,这是仿官窑式的“铁足”。釉色粉青,釉质温润如玉。釉面开片,片纹大小相间、或欹或正,极为美妙; 片纹呈色有深有浅,或做黑褐、或做淡黄,这被古董家称做“金色铁线”。这样的造型,这样的釉色,相似的“铁足”,相似的开片已在官窑中屡屡出现。

青瓷鱼耳炉
哥窑是近人心目中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按明中叶以后的传说,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在龙泉烧造青瓷,生一所烧称哥窑,生二所烧称生二窑(后人又附会为弟窑),即龙泉窑。但已知最早有关哥窑的记述出自元末,说它以仿宋代官窑为特征,与此相符的考古收获也都得自元末明初的墓葬,并且,在龙泉县的大窑、溪口一带还发现了可能的窑址,而“传世哥窑”既无考古根据,又无稍早的文献凭依。因此,明中叶以后衍生出的哥窑问题成了当代瓷史中的一大公案,沿明清旧说者固然有之,但也有专家相信,“传世哥窑”实际是宋官窑之一修内司窑; 又有学人指出,哥窑是元至明初刻意模仿宋代官窑的瓷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