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立和发展
农牧区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各种不同所有制单位或农牧民相互之间按协议或章程,实行资金、劳力、设备、技术等合股生产经营的企业组织。它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应运而生的。1984年初,伊宁县愉群翁乡综合加工厂,首先把股份制经营形式引入集体企业,是新疆最早出现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它是由乡供销社、愉群翁村委会和13户农民在原大队修理铺的基础上合股投资并组成了股东会,民主推选了厂长。同年4月,以阿勒泰市阿苇滩乡农民祁文灏为首的农民考察组自费赴黔、穗、苏、川、沪等省市考察取经后,联合10户农民集资10万元,合股创办阿苇滩企业联合公司。一年之后,该公司联合范围扩展到附近兵团团场,并使股份制经营方式进一步完善。80年代中后期,在伊犁、昌吉、哈密、巴音郭楞、喀什等地州也有十几家乡镇企业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进入90年代,农牧区干部群众推行股份合作制积极性高涨,至1993年上半年,新疆全区农牧区股份合作制企业已达200多家,吸收股本资金1亿多元。
在1993年5月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根据这一要求,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部和自治区乡镇企业局于1993年7月在伊宁县联合召开“自治区农牧区股份合作制座谈会”,形成了《关于在农村牧区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股份合作制企业示范章程》等文件,股份合作制在全疆迅速推开,尤其在交通沿线的乌鲁木齐县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发展较快。1995年,全区农牧区经当地注册登记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达700多家,股本金4. 2亿元。其中乡村两级集体股份制企业256家,股本金1.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