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仓
明清至近代无锡粮食仓库堆栈的统称。 明代宣德以前,无锡存储漕粮的仓廒在城东,称为东仓。为粮船进出方便,江苏巡抚周忱主持在城西建造规模更大的西仓。清康熙年间有仓房440间,后毁于战火。清同治年间重建官仓,并开始出现同仁、恒裕等商人经营的储栈,逐渐形成堆栈群,分布于城西经北塘至蓉湖庄的运河西岸一带,与东岸的粮行、商号遥相对应。 民国初年,共有粮食堆栈36家,仓容300万石。业务除接受客户存储外,还代客转运,代理购销,附设砻臼加工,开办抵押放款。 无锡沦陷时遭到日军劫掠破坏。抗战胜利后有所恢复,终因统制派购、征借军粮而陷于困境。 解放后经改造扩充,加强管理,成为社会主义商业储运的骨干企业。 |